重點視學報告摘要
1.視學方法
教育局視學人員於二零二一年-月進行重點視學,以了解學校在暫停面授課堂期間支援學生學習及發展的策劃、推行及評估的工作,以及恢復面授課堂後的跟進。
2.視學結果
學校發展電子學習多年,已建立穩健基礎,上學年停課初期迅速運用社區資源及校本電子學習的發展優勢,妥善地為所有學生提供電腦設備,以能盡早通過實時網上授課在家持續學習。學校領導層有效發揮領導及協調角色,綜合運用網上會議應用程式及電子學習平台(RainbowStar),以促進課堂互動及即時學習評估。
學校能按學校發展及學生需要策劃工作,訂定合宜的推行策略,並收集數據和資料以檢視進展及計劃下一階段工作。例如:學校上學年有策略地實施網課,透過多元策略循序漸進地協助教師掌握電子教學技巧。現時大部分教師已能獨立進行網課,應用電子教學的情況增多;學生亦已熟習新的學習模式。學校檢視學年初的課堂安排,優化現行的時間表,更仔細地調節各學習階段每節課堂時間,以及加入其他學習經歷時段以讓學生獲得均衡的發展,並已計劃利用下午時段安排合適的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學校就學生的生活作息、學習習慣等進行了家長及學生問卷調查,將會按分析加強跟進。
學校關注課程的均衡性及各學習階段的銜接,因而按疫情前各科課節的比例編排暫停面授課堂及復課後半天時間表,以「LPC電子學堂」形式讓各學習階段的學生繼續學習不同學習領域的科目,有助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促進學生的均衡發展。由於只有半天上課時間,學校適當地調適教學計劃,包括刪減學習內容、安排部分單元以自學形式學習、調動教學次序以讓學生先掌握較易明白的學習內容。整體而言,學校逐步採用更多元策略,加強學生自主學習。
電子學習平台能有效支援學生在家學習。學校定時派發學習包,以讓學生配合網上教學,在家持續學習。語文、數學、常識/通識教育科因應學生能力調適學習內容的深淺度,並編訂兩至三個程度的紙本或電子分層課業、設挑戰題及小錦囊、利用讀屏及聲音播放器等,為學生提供鷹架或延伸學習,有關安排能照顧不同能力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能善用電子學習平台的功能,就學生的學習成果提供即時及具體回饋,發揮了促進學習評估的效能。
學校在暫停面授課堂期間,鼓勵學生抱持正向思維面對疫境,在不同層面加強培育學生全人發展及正面的價值觀。除了適當地把正面的價值觀滲入學科學習內容外,學校自上學年中通過網上直播周會安排不同的主題分享。學校藉班主任課、德育及公民課,從班級層面深化周會內容。另外,因應高中學生升學及轉銜的需要,學校持續提供生涯規劃教育,讓學生獲得適當的支援,提升自信,面對挑戰。
學校對焦學生需要,安排合適的專業支援服務,能照顧學生的多樣性。自閉症資源輔導利用網上會議應用程式,以小組形式支援學生在家學習及加強社交溝通技巧;言語治療師為全校學生舉行「社交溝通輕鬆學」網課後,亦繼續以班本或組本形式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支援。職業治療師除了以網課形式安排個別及小組訓練外,亦製作短片及電子書供全校學生進行家居訓練,並鼓勵學生拍攝練習短片後通過電子學習平台遞交。支援非華語學生的中文學習方面,學校提供附有烏都語及英語翻譯的電子書,按學習階段訂定不同主題,增加學生接觸中文的機會。
學校與家長一直保持緊密連繫,通過電話短訊、群組通訊應用程式、電子通告等,讓家長知悉暫停面授課期間的網上學習安排及支援措施,亦能適時為家長及學生提供資源及技術支援。學校聽取家長意見,以一覽表的形式通知家長學習時間安排。另外,如遇有學校人員、學生及家長曾接觸確診個案或密切接觸者,學校亦已完善有關通布機制,備受家長讚賞。班主任能有效通過陽光電話、網上實時班主任課了解及支援學生及家長不同需要,包括學生應用電子學習的問題、家長照顧子女在家學習及處理子女行為問題的困難等。遇有較複雜及急需支援的個案時,班主任與專責人員協作緊密,儘早讓學生及家長得到所需的支援。
3. 總結
學校能迅速應對新常態下學習模式的轉變,成功推動教職員團隊善用校本電子教學的優勢,運用電子學習平台及學與教資源進行網上實時授課,促進師生互動,亦讓教師更能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展,提供即時回饋,有助改善學生學習,加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暫停面授課堂期間,學校適切規劃網上學與教活動,讓學生繼續學習不同科目,獲得均衡的發展;復課後,亦能作出適時的跟進,幫助他們掌握學習難點。
學校著重培養學生良好品德,有效將價值觀的培育融入科目的學習內容、周會德育主題、班主任課及自閉症資源輔導的跟進工作。
學校有效帶領教職員團隊靈活、適時調節策略,又能以開放態度回應家長意見,持續完善措施。
學校藉是次疫情的反思,將繼續推動教師有效善用網上會議應用程式及電子學習平台以提升教學效能,並採用更多元策略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幫助他們進一步適應新常態下的學習模式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