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滿足社會的趨勢、學生的學習需要、家長的期望及教師的意願,訂定教職員的專業發展計劃是必須的和持續性的。透過落實教育理念與學校願景的具體作法,務求達成學校的使命及目標。 

目標:
1. 推動教職員積極進取,終身學習。 
2. 推行校本在職培訓,以達致學校短期及長期的教育目標。 
3. 擴展教師學習領域和專業視野,並協助制定教職員考核制度,務求為教師創造更多空間,讓教師可以發揮專業判斷,因材施教。 
4. 透過個人專業發展計劃促進員工持續專業發展,以配合學校發展需要。
5. 培訓各專業人員,增加他們的專業知識,改善他們的行政技巧,以提高學校的教育質素。 
6. 推動教師繼續以積極的態度工作,建立互勵互勉及互信的團隊精神。 
7. 配合學校發展的需要。 
  
原則: 
1. 任何教職員均有接受進修及培訓的需要和權利。 
2. 校方會盡量提供資源、時間和津貼等,以鼓勵及促進教職員的專業發展。 
3. 校方在選派教職員參加在職訓練活動時,除考慮與學校日常運作協調外,亦須注意各教職員參加機會的公平性。 
4. 教職員參加在職訓練課程、研討會或研習班等進修後,應將學得知識和技能分享予其他同事。 

工作項目 :
1. 校內教師常透過各種會議討論落實教育政策和學校願景的具體實踐策略。
2. 校本在職培訓:透過每學年三日的教師發展日舉辦工作坊、研討會、機構參觀探訪、教學交流、境外考察及戶外活動等。
3. 推廣資訊科技教育,舉辦校本資訊科技教師培訓,並定期舉行教學軟件分享會。
4. 實踐「資源共享系列」計劃,有賴教師積極推動和參與,當中進行的教學研討、教材構思、專業協 作等,均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改進教師專業素質。
5. 鼓勵教師參加教育局舉辦的培訓課程、工作坊、研討會,並於教師發展日或分科會議分享和匯報。
6. 鼓勵教職員主動參加校外學位課程或各種專業進修課程。
7. 善用教育局撥款的進修津貼,供教職員進修用途,以鼓勵同工努力學習,力求進步。
8. 鼓勵教師報讀有關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教師專業進修課程。
9. 鼓勵教師透過進修在本校從事行動研究。
10. 願意參與大學或大專院校的各種有利專業發展的協作計劃。
11. 為新入職教師提供校內輔導及支援,推行教師啟導計劃,由指定主任/資深老師對新教師全年作出指導及協助。
12. 委派新入職教師參加「新入職特殊教育教師講座」。
13. 校長持續專業發展。
14. 於圖書館設立教師資源庫,置放教職員專業參考書、期刊、課程資料、相關工具書等等。
15. 運用「學校發展津貼」聘請代課教師以提供空間予本校教師出外進修。

評估 

1. 收集教師進修課程資料紀錄,以統計教師參加專業發展及培訓課程的情況。 
2. 召開檢討會議,檢討各項專業發展的成效,及了解教職員在專業發展及培訓的需求。 
3. 根據教師進修資料的統計,在必要時於下年度指定缺乏進修的教師參與相關的課程。